close

河南舉行公眾考古報告會 5月5日還有一場

河南舉行公眾考古報告會電梯保養台中 5月5日還有一場

2018-04-2307:55東方今報評論(人參與)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實習生 李志龍/文 河南省文物局/圖

4月22日,“啟封中原記憶,感知河南考古——2017年度河南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在鄭州舉辦。本次報告會由河南省文物局主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來自社會的各界人士和普通群眾聆餐廳菜梯聽瞭報告會,反響強烈。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說,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祥地,見證瞭中國近代考古學從誕生到成長,並逐步發展壯大的全過程。

“考古工作目的就是保護地下文物,傳承文明,保存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財富和記憶,使民眾共享文物保護成果。特別是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保存瞭城市文化根脈,豐富瞭區域文化內涵,提升瞭文化品質和形象。文物是屬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田凱說,舉辦此次公眾考古報告會,面向大眾匯報河南省境內2017年度重要考古發掘成果,一方面是借這個平臺,讓考古走近公眾,普及考古知識;更重要的是宣傳文物保護,希望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關註考古,參與到文物保護事業中來。

報告會現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溫泉先生以“中原古都又現輝煌”為主標題,講述瞭榮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新鄭鄭韓故城遺址考古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海濤先生以“華夏第一王都再現獨特宮室”為題,介紹瞭榮獲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二裡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考古新發現;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咸秋先生以“探索東漢皇帝的長眠之地”為主標題,講述瞭榮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考古新發現。3位學者在近3個小時的時間裡作瞭精彩紛呈的報告,並與聽眾進行瞭交流互動,場面融洽和諧,反響熱烈。

據悉,5月5日將在鄭州舉辦第二場報告會。屆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揚先生以“東亞人從哪裡來”為主標題,講述榮獲“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許昌人考古發現研究新突破;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葛奇峰先生以“世界上第一個千禧之都的城門”為主標題,講述榮獲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開封北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考古新發現;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魏青利女士以“探索文明起源的仰韶聚落”為主標題,講述榮獲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的滎陽青臺遺址考古發現。

據悉,這兩場考古報告會均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歡迎大傢參與。

[新鄭鄭韓故城遺址考古發現]中原地區東周時期王城遺址中首次發現甕城城墻

在新鄭鄭韓故城遺址,2016年至2017年,考古人員對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進行考古發掘,二者均位於故城的東城。其中,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是歷史上對鄭韓故城城門進行的第一次科學發掘,這座城門便是文獻記載的鄭國“渠門”。同時還發現瞭殘長78米、寬32米、殘高7米的甕城城墻,這在中原地區東周時期王城遺址中是首次發現,體現瞭築城者加強城門防守的理念和功能。科學的選址、完整的都城形制和宏大的規模氣勢,展現瞭鄭韓故城在中國都城城市文明形成過程中的突出地位與作用。

而鄭公一號大墓的陪葬坑三號車馬坑,共發現陪葬各種車輛48輛以上,馬124匹以上,出土的車輛和馬骨之多,在我國東周考古發現中名列前茅,為研究周代車馬葬制、葬俗、馬匹特征等提供瞭重要材料,也為北城門遺址清理的帶車轍的道路遺跡提供瞭相互的印證。二者相互結合,為“車轔轔馬蕭蕭”的東周列國時代添上濃烈的一抹重彩。

[二裡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是中國後世多院落宮室建築的源頭

2001~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裡頭工作隊在二裡頭遺址宮殿區東中部發現東西並列的3號和5號基址,二者中間以通道和暗渠間隔。3號基址由至少3進院落院組成,院內發現2排5座貴族墓葬,出土包括綠松石龍形器在內的較多精美文物。

為全面、深入瞭解二裡頭文化早期大型夯土基址的形制、結構、年代變遷,以及相近區域的遺存分佈情況和時代性變化、宮室營建制度等課題, 2010~2011、2014~2017年又對5號基址進行瞭多次發掘,基本厘清5號基址的平面佈局、結構、年代變遷等問題。

據悉,此次考古發掘再次確認5號基址使用時期院內存在貴族墓葬。 這些墓葬屬於二裡頭文化墓葬的第Ⅰ等級,隨葬品豐富且規格較高,一般都出土有漆器、綠松石器、陶禮器和一般陶器,部分墓葬中還有玉器和銅器,為認識二裡頭文化時期的墓葬制度、研究5號基址的時代和性質等問題提供瞭重要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5號基址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二裡頭文化早期多進院落的大型夯土基址,是中國後世多院落宮室建築的源頭。

[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確認瞭東漢時期帝陵陵園的總體佈局

在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項目中,考古人員對東漢帝陵及其陵園遺址進行瞭大規模的調查勘探,並對帝陵陵園遺址進行瞭考古發掘,確認瞭東漢時期帝陵陵園的總體佈局。東漢陵園采用內外陵園制度。內陵園是以帝後合葬墓為中心,周邊有周垣或道路環繞。外陵園以大面積夯土建築基址為主,集中分佈在內陵園的東北側。其次明確瞭東漢帝陵墓塚的基本特征。帝陵封土平面為圓形,直徑多在130米以上,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為南向,長50米、寬9米以上,且內收多級臺階,墓室為方形甲字形回廊墓。此外,文獻中記載的“石殿”、“鐘虡”、“寢殿”、“園省”、“園寺吏舍”等東漢帝陵陵園諸要素初步確認。

通過一系列調查與發掘工作,對東漢帝陵的形制及陵園佈局有瞭較為清晰的認識,為今後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都提供瞭重要的參考資料,台中電梯維修為今後洛陽東漢帝陵的保護工作提供瞭重要支撐。
arrow
arrow

    rYnDXR6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